中新網上海7月15日電 (高志苗 王笈)15日,全球首條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“奮力”輪在南通制造完工,駛回上海交付。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遷移工程駛入“快車道”。
6月1日,承擔實施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遷移的主作業船“大力號”一鍵“啟航”離港開赴古船遺址現場,開展預處理階段工作,7月6日完成古船遺址現場預處理階段工作后返港。“大力號”和“奮力”輪先后到達回港,標志著中國水下考古重大項目——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*核心的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取得重大進展。
據了解,“奮力”輪主尺度長130米,寬34米,型深9米,設計吃水6米,*大特點是船兩端設有同步提升裝置,在船中部開口,自帶一個長56米、寬20米的月池。這種設計可以直接將古船從海底提升至“奮力”輪中部的月池之中,并運輸,卸載到上海船廠1號船塢,僅用一條船就完成了原本需要3條船才能完成的提升、運輸、進塢三項任務,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,保證了文物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。
古船整體遷移預處理階段工作完成。“大力號”經過35個日夜的連續奮戰,精確定位了古船邊界和埋深,復核了古船長約38.1米、寬9.9米,確認了船首向南。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范,對弧形梁頂梁端板框架設計沉放區域散落的文物進行考古清理,提取出水了船舵(舵桿和舵柄)、鐵錨、纜繩、建筑材料、紫砂壺等散落文物,*大程度地避免后續古船整體打撈階段散落文物遺失,確保古船信息的完整性。
7月5日,在古船遺址現場,“大力號”高質量完成四根定位樁的沉樁,經定位人員勘測,定位樁垂直度小于0.5%、絕對位置誤差小于31厘米,絕對位置和垂直度均達到設計要求。標志著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遷移預處理階段工作完成。
據悉,“大力號”返港、“奮力”輪交付后,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將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,加快推進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。“大力號”將作短暫休整后,前往橫沙基地碼頭,組裝弧形梁頂梁端板框架。計劃8月中下旬,“大力號”將再次起航至古船遺址現場,正式開展古船整體打撈施工作業,盡早讓古船出水,解開古船蘊藏的諸多謎題。(完)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